“中醫藥+文旅”,推動康養旅游能級提升、賦能鄉村振興融合發展

者按

當下,“中醫藥+文旅”的融合發展模式正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與巨大的發展潛力,對于推動康養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意義。中醫藥的非遺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之一,承載著先祖的千年智慧和文化底蘊。它不僅在醫療保健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更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資源。而文旅產業則以其體驗性與強大的融合效應,與中醫藥康養旅游有著極高的契合性。當中醫藥與文旅相遇,不僅為康養旅游開括新發展空間,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

一 · “中醫藥+文旅”融合的獨特優勢

“中醫藥+文旅”融合發展,首先滿足了人們對健康旅游的需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旅游的需求轉向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和精神享受。中醫藥以其獨特的養生保健理念和方法,為人們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通過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人們可以在旅游中體驗中醫藥的養生文化,修身養性、防治疾病、延年益壽,實現健康與旅游的完美結合。

除此之外,中醫藥康養文旅還促進了中醫藥非遺文化的保護發展。旅游作為一種大眾生活方式,為中醫藥非遺提供了更多的實踐和應用場景。游客的參與不僅提高了中醫藥非遺的可見度、應用率與影響力,還增強了其傳承實踐活力,實現了有效傳承、傳播與轉化利用。

11.jpg

(圖片:中草藥種植基地|來源:網絡公開)

“中醫藥+文旅”融合發展還有助于鄉村振興。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精神標識,在鄉村有著深厚的根基。一些地區的中醫藥旅游目的地推出的中醫藥養生民宿、中醫藥主題農莊等,不僅增加農民收入,推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更能實現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爸嗅t藥+文旅”融合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旅游體驗,也為鄉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二 · 中醫藥康養文旅的相關案例鑒賞

(一)廣西:建立中醫藥健康旅游項目體系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全方位、全領域、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維度,成立了廣西大健康和文旅產業工程指揮部,統籌全面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培育一批旅居康養精品路線,努力把廣西建設成為全國旅居康養(養老)首選地。目前,廣西正著力構建西江中醫養生旅游、桂東北觀光度假、北部灣邊海休閑康養度假、桂西北長壽養生度假、桂中民俗體驗養生度假五大健康旅游產業經濟帶,大健康旅游產業方興未艾。

桂東南的玉林素有“南方藥都”和“南國香都”之稱。這里的中藥港是我國華南和中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和批發市場,素有“無藥不過玉林,尋香必至玉州”的美譽。近年來,依托“藥”“香”文化,玉林大力打造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特色文旅IP。

22.jpg

(圖片:玉林藥材種植區域|來源:網絡公開)

廣西玉林通過建設香料科普館、沉香博物館、產品體驗館,以及打造香料特色文化街區、推出‘香文化’旅游專線、研發特色文旅產品、建設特色康養中心等舉措,加快推進‘藥、食、療、美、旅’產業鏈的融合發展,塑造好玉林的‘藥文化’和‘香文化’,形成具有獨特文化內涵和持久生命力的特色文旅IP。目前該市還推出了南國香都“尋香之旅”美食文化游線路19條,香料產業價值鏈正不斷延伸。

(二)湖北蘄春:打造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集群

蘄春縣位于湖北省東陲、大別山南麓、長江中下游北岸,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故鄉。當地中醫藥資源豐富,《本草綱目》中記載的1892種藥物中,其境內有700余種。目前蘄春中藥材種植面積24.1萬畝,被中國中藥協會授予“中國艾都”稱號。

2017年,蘄春縣躋身全國首批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近年來,蘄春全力打造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集群,力爭將蘄春打造成為國內外著名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目的地。

近年來,蘄春縣委、縣政府也做出了許多努力,設立了打造蘄艾“千億產業、百億產值、中國艾都”的發展目標,編制了《蘄春縣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發展規劃》。同時,圍繞景區發展也編制了《金溝生態旅游區總體規劃》《艾都艾草博覽園概念性規劃》等一批景區建設規劃。

33.jpg

(圖片:蘄春中醫藥文化旅游精品線路|來源:網絡公開)

蘄春縣的五斗地村已建起數千畝蘄艾基地,力圖打造湖北省首個蘄艾科普研學基地——神蘄艾谷,每年吸引幾十萬游客和學生前來打卡。株林鎮石板巖村地處蘄北山區,原有179戶貧困戶。近年來,通過當地的中藥材康養文旅模式的推行,石板巖村從窮困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藥旅小鎮”,村里的萬畝中藥材基地觀光園成為網紅景區。從“賣藥材”到“賣風景”,石板巖村面貌煥然一新。蘄艾全產業鏈形成集群效應,最大限度發揮文旅潛力,從中藥材的售賣加工,旅游線路、旅游景區的開發到游客的觀光和文化體驗旅游,蘄春縣得以帶動了10萬人就業。同時,通過種植、加工、艾灸培訓等,幫助全縣3萬多人脫貧,開辟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三)內蒙:建設醫藥文化展廳致力于教學、傳承與宣傳

如今在康養游愈發成為人們感興趣的旅游方式下,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1.2萬畝“仿野生中藥材種植基地”里,紅花、黃芪、枸杞等40余種中草藥藥香彌漫,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體驗采摘樂趣。每到7月盛夏時節,烏拉特前旗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仿野生紅花采摘節,以紅花為媒,迎接八方來客。自仿野生紅花采摘節舉辦以來,共吸引了2萬多名游客參與其中,將仿野生中草藥種植與生態旅游有機結合,既擴大了仿野生中草藥品牌的知名度,也帶動當地群眾調整種植結構,擴大仿野生中草藥種植面積,實現增收致富。

44.jpg

(圖片:內蒙藥材基地的紅花|來源:網絡公開)

除了推出在地采摘中草藥的文旅體驗項目,內蒙烏拉特后旗蒙醫醫院也深入探索了當地草藥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創新傳播的命題。該醫院的蒙醫藥文化展廳始建于2012年,目前展廳占地面積達到170平方米。展廳內陳列臘葉標本、浸漬標本、飲片標本、蒙醫藥文物及相關書籍等,充分展現出了烏拉特蒙醫藥近300年的發展史和醫院的發展歷程。展廳內收錄700余種蒙藥標本、300余件蒙醫藥文物、400余本蒙醫藥相關書籍。每年接待區內外專家學者等3000多人來這里觀摩交流研學,是烏拉特后旗基層蒙醫藥人員、中小學課外實踐教學基地。蒙醫藥文化展廳建成后,成為烏拉特后旗蒙醫藥文化的教學、傳承、創新、宣傳的陣地。中醫藥特色資源建設的出現,賦予了旅游新的內涵,游客不僅可以學習養生知識,還可以重塑健康心態,達到“旅游為健康”的目的。

三 · 提升“中醫藥+文旅”

深度融合與高質量發展可行策略

(一)產品:內容情境化、體驗化

“中醫藥文旅”產品服務的打造應該充分彰顯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將中醫藥文化內涵與現代人旅游訴求相結合,將中醫藥文化情境化、體驗化、休閑化并使其價值觀與現代人的生活觀相對接,開發具有中醫藥特色的觀光旅游、文化體驗旅游、特色醫療旅游、康養度假旅游、會展節慶旅游等旅游產品,形成面向兒童、青少年、中年、老年的全年齡段產品體系,以此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對中醫藥旅游全新的訴求。

(二)業態:創新業態并融合發展

以中醫藥產業為先導,帶動中醫藥加工、中醫藥會展、醫療服務等產業發展,提升健康旅游帶動作用;推動中醫藥與文化、農業、旅游、娛樂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藥膳旅游、中醫藥研學旅游、中醫藥醫美旅游、中醫藥中外交流、中醫藥康體運動、中醫藥親子旅游等創新業態,拉動中醫藥產區區域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村民富”的目標。

(三)產業:打造產業集群與知名IP

縱向維度上,往上向中醫藥藥方、藥劑、診法、療法等研發延伸,往下向藥膳、藥浴、美容、養生、保健、康復等應用延伸,形成教育、研發、生產、倉儲物流、展覽交易、服務、會議交流等一體化發展的中醫藥產業集群結構;橫向維度上,以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為核心,著力打造集中醫藥產業、健康旅游、休閑度假、康復醫療等產業鏈于一體的現代康養旅游產業集群,打造中國中醫藥特色旅游品牌,以此推動中醫藥旅游高質量發展。

55.jpg

(圖片:游客參觀體驗中醫藥療養項目|來源:網絡公開)

者后記

“中醫藥+文旅”的融合,一方面滿足了民眾對康養旅游的成長需求,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中醫藥非遺的傳承創新;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各地通過開發中醫藥特色旅游資源,建設中醫藥特色旅游鄉村、主題文化街等,形成了與中藥科技農業、中藥材種植、田園風情生態休閑旅游結合的養生體驗和觀賞基地。此外,“中醫藥+文旅”還可與其他產業相結合,拓展發展空間。

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和規劃布局,加大對中醫藥文旅產業的支持力度;企業應積極創新,開發更多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旅游產品和服務;社會各界應加強對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和推廣,提高民眾對中醫藥文旅的認知度和參與度。推動康養旅游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讓“中醫藥+文旅”融合發展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文獻參考來源:沉浸城市;中國旅游報;新華網;中藥都藥博園;中國經濟網;文旅中國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