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哈爾濱的雪花、泉州的簪花到廣州“小蠻腰”無人機點亮的夜空、深圳人潮涌動的節日大道,從上海的迪士尼、海昌海洋世界、和平飯店到北京的環球影城、歡樂谷瑪雅海灘、北京飯店,從成都的春熙路、熊貓基地、“串”字形城市綠道到杭州的國際博覽中心、之江實驗室、《新龍門客?!穭?,解鎖了一座又一座城市的傳統密碼,打開了一個接一個的現代空間。 成千上萬的青年以文旅成就城市,成百上千的城市以活力留住青年,在城市與青年彼此成就的進程中,旅游中國,溫暖向前。數以千萬計的青年人創造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文化空間和旅游場景。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只要青年的積極性被激發起來,任何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城市創造文明,承載文明,滿足了居民生活和游客體驗的需要。加快建設青年友好型旅游城市,是青年事業的戰略要求,也是旅游強國的基礎支撐。 一 · 城市是市民的,也是游客的 城市創造文明,承載文明,滿足了居民生活和游客體驗的需要??h城也好,國際化大都市也罷,都有自己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對外交往的定位,也都有如何滿足并提升數萬、數十萬、數百萬到上千萬市民美好生活的要求。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航空、鐵路、高速公路和市政公交、地鐵、網約車、共享單車交通基礎設施完善,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體系的現代化,也是國際國內和區域文化高地。本地居民的高品質生活,對異國他鄉的游客產生了近悅遠來的吸引力。無論從客源地、目的地,還是集散地的視角看,城市在旅游發展體系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關鍵角色,發揮了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2023年,城鎮游客達到37.58億人次,占全國國內游客總量的76.8%,領先城市化率10.7個百分點。城鎮游客花費4.18萬億元,占全國國內旅游花費的85.0%。數據表明,城市人口越密集,經濟社會越發達,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旅游經濟創新力就越高。 (圖片:杭州西湖丨來源:網絡公開) 當代城市要接受市民和游客的雙重評價,更要接受游客的尋常打量。在傳統觀念里,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影劇院、公園、游樂園、街區、商圈、餐館、茶館、咖啡館、菜市場是市民的休閑空間,旅游景區、度假區、酒店、旅游巴士、旅游商店是旅游者的活動空間,一堵“看不見的墻”將市民和游客隔離開來。市政規劃、商業網點布局和公共文化供給也是基于常住居民的規模而展開的,針對旅游旺季的增量,可以通過旅游部門有組織的營銷推廣和團體接待而動態平衡。隨著自助、自主和自由行時代的到來,橫亙在市民和游客中間的“看不見的墻”消失了,從戲劇場到菜市場,越來越多的公共空間和休閑場景成為居民和游客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不僅是景區、度假區、酒店、導游等傳統旅游要素,而且整座城市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商業環境、市民都與游客親密接觸。在互聯網時代,城市的每一份品質、善意和溫暖都會以旅游的名義出圈,而城市發展的短板和公共治理的短板也會隨著“天價海鮮”“強迫購物”等負面輿情而放大。從旅游城市到城市,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者開始加快建設現代旅游業體系,構建開放、多元、包容的城市新形象。 傾聽青年旅游者的聲音,讓城市變得更加便捷和友好。相對于其它年齡段的旅游者,青年對生活品質、文化調性和國際氛圍更加敏感;相對于其它年齡段的居民,青年也更有意愿和能力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并為未來而奮斗,這對于建設國際旅游城市、國際消費中心和青年發展型城市,具有基礎性作用和決定性意義。有人說深圳經濟發達,但是旅游資源少,文化底蘊淺,很難成為旅游城市和文化高地。結果呢?在需求升級、供給創新和法治環境的共同作用下,深圳從早期的“五湖四?!钡胶髞淼氖澜缰?、錦繡中華、歡樂谷,到現在的東部華僑城、節日大道和市民中心,數以千萬計的青年人創造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文化空間和旅游場景。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只要青年的積極性被激發起來,任何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 (圖片:重慶夜景丨來源:網絡公開) 二 · 城市傳承文明,青年創造文化 青年,以年輕態致敬歷史,也創造時代。過去旅游,團隊跟著導游的旗幟走,背包客手持《孤獨的星球》?,F在旅游,越來越多的團隊跟著在線平臺走,散客跟著短視頻走。也要看到,日漸增長的青年城市旅游者似乎重新變得“老派”起來,比如跟著路易威登的城市旅游指南,尋找有歷史積淀的美食、建筑和文化。他們會走進上海的戲劇空間,會去廣州的大灣區藝術中心觀展,會守著長沙芒果臺外等著“歌王之戰”的結果。更多的城市在傳承文明,致敬歷史的同時,面向當代青年的文化、休閑和旅游需求,推出了城市書房、城市綠道、戲劇集市、青年驛站和創業空間。文化創造新空間,旅游消費新場景,看見了歷史和當代的“雙面繡”,這才是青年城市該有的樣子吧。 青年,以少年感融入生活,也昭示未來。青年人的創業創新和創造可能會有稚氣,也可能會出錯甚至失敗,但是因為他們,這座城市的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寸空間都充滿了元氣滿滿的動能和無限可能的活力。 隨著大眾旅游的發展進程,一批旅游企業和服務品牌也隨之而起,旅游住宿領域的如家、七天、漢庭、東呈,旅行服務領域的攜程、去哪兒、馬蜂窩。創建企業時,梁建章30歲、莊辰超29歲、陳罡32歲、季琦36歲、鄭南雁37歲、程新華37歲,無不是“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的青春少年,無不有“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家國情懷。在旅游的世界里,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最寶貴的資源也是人。相對傳統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相對于科技和政策,青年的創造力才是旅游業最稀缺也是最寶貴的源頭活力。 (圖片:深圳灣丨來源:網絡公開) 他們以自信心平視世界,也包容多元。今天的年輕人可以接受寶格麗酒店、香奈爾文創、迪士尼的玲娜貝爾、環球影城的馴龍少年,就像他們父輩接受希爾頓酒店、《大西洋海底來的人》《唐頓莊園》和邁克爾·杰克遜一樣。不同的是,當代青年對外來文化并無太多的“包袱”,更多視之為文化娛樂元素,并將“中國風”與“世界范”絲滑交融。他們也會穿上唐裝漢服去西湖邊賣花、去敦煌飛天、去洛陽古城漫步,他們也會組建自己的彩虹、星河、六中、博衍、群星合唱團和九人話劇社,他們還會有自己的街舞、說唱、跑酷、雅集、越野車等文化、藝術和體育團體。隨著更多外國游客和常住人口的增加,以及更多青年在海外留學、工作和旅游,也會交流交往和文明互鑒中輸出中國傳統文化,也建構當代中國形象。沿著“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參與”的體育與文化精神,希望我們的年輕人有一天也可以組建自己的合唱團,在錢塘江畔、拱墅橋上唱響《茉莉花》《我的祖國》,就像巴黎奧運會期間,歐盟青年交響樂團在塞納河奏響的《波萊羅》那樣。 三 · 城市友好青年,文旅共創未來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好“黨和國家事業要發展,青年首先要發展”,就要縱深推進《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務實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 城市要對青年市民友好,也要對青年游客友好,不斷提升每一位青年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走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城市發展當然要規劃,要建設,城市管理更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本著“近悅遠來,主客共享”的理念,統籌本地居民和外來游客的需求,為短期居留和休閑度假者規劃建設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暖的文體休閑項目。推進體育公園、文化場館、科技園區向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各類人群免費或低收費開放。依托人才公寓、青年旅舍和其他閑置低效旅游住宿設施推廣“青年驛站”等短期居住服務。青年發展型城市要體現青春元素,照顧青年特點,打造富有青年特色的城市名片。 (圖片:山東青島丨來源:網絡公開) 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城市都有機會。政府和青年不能,也不必都盯著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不少準一線和二線城市已經具備了很好的發展基礎。在“世界城市青年發展潛力排行榜(YDWC)”的教育與個人發展、青年依賴度、健康與社會福利、宜居性等主要維度中,成都的得分都在221個樣本城市的前25%,其中“青年依賴度”位列第25位。還有更多中低線城市,乃到縣域中心城鎮也是廣大青年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空間。因為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推薦,安徽池州40平方公里的詩意平天湖引起了旅游市場的高度關注,也為廣大青年旅行商和投資機構帶來了全新的機會,這樣的城市還有很多很多。從節假日和暑期旅游數據來看,185座小機場城市、近400個縣級市、1340余座縣城和2.1萬個中心城鎮,已經成為都市游客下沉和農村居民出游的交匯點。面向下沉市場,助力消費升級,特別是精神文化層面的發展型消費升級,將是我國青年發展型城市的時代機遇。 (圖片:“魔都上?!必瓉碓矗壕W絡公開)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到投資機構和市場主體的創新主體地位,激勵更多青年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青年發展型城市不僅是城市對青年單向輸出高品質生活,也需要青年為注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發展以青年為主要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青年經濟,拓展青年喜聞樂見的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精心打造品質消費體驗場景,發揮青年在提振消費水平與提升生活品質良性互動中的獨特作用。正是在青年消費和青年創業的推動下,武漢夜游推出“水上影院”,成為汽車影院之后的游船影院新業態。在城市更新的進程中,還需要推動更多的科技、藝術、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以優秀文藝作品和優質文化產品,滿足青年旅游需求,引領城市休閑新業態。 留住青年的城市才能有未來,吸引青年的旅游才可以走向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建設現代旅游業體系,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城市擔當和青年作為。青年友好型城市應當,也一定能夠滿足年輕人詩與遠方的美麗夢想。
編者后記 青年與城市的融合發展是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加快建設青年友好型旅游城市,不僅是對青年群體需求的積極響應,更是城市自身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的必然選擇。通過優化旅游環境、豐富旅游產品、提升服務質量,我們為青年創造了一個更加便捷、友好、充滿活力的旅游空間。同時,青年的參與和創造也為城市帶來了新鮮的血液和無限的可能,推動了城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加快建設青年友好型旅游城市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攜手并進,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務實的行動,共同推動青年與城市、旅游與文化的深度融合發展,為構建現代旅游業體系、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留住青年的城市才能有未來,吸引青年的旅游才可以走向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建設現代旅游業體系,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城市擔當和青年作為。青年友好型城市應當,也一定能夠滿足年輕人詩與遠方的美麗夢想。
文獻參考來源:沉浸城市,青藍文旅,戴斌:加快建設青年友好型旅游城市(《中國旅游研究院)》,文旅中國